(续昨4. 解决问题的过程及运用的主要方法
【资料图】
由于KZLa柱为承重构件,柱体出现裂纹会严重威胁到结构安全,因此属于严重的质量缺陷。根据监理工作中关于质量缺陷的处理程序,驻厂监理工程师及时向总监报告。总监下达了《工程暂停令》。要求生产厂家技术负责人牵头,组织(质量)缺陷调查组,对已经制作完成尚未出厂的(Kzba-1)至(Kzba-8)共计十六节管进行全部探伤检查。查明裂纹产生的原因,制订整改方案(措施),并报监理部审核。
同时,监理工程师着手排查材料方面存在的问题。监督施工单位封存了相关资料;调阅钢材复试报告。由中冶总院建筑工程检测中心出具的复验报告显示,钢材的各项物理指标合格。
很快,在驻厂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和配合下,质量缺陷调查小组找出两大影响因素。
5. 处理结果或成效
经过监理部审核并批准的处理方案:
1、对出现裂纹的钢管,标出裂纹的长度和深度;在裂纹的前端钻止裂孔;
2、根据卷制圆管的钢板厚度(40mm)和材质,按照制作工艺要求,对于深达板厚2/3的裂纹需要采用碳弧气刨对裂纹两侧刨出坡口,并打磨式处理;
3、预热焊接。预热范围在焊缝的两侧各60mm范围内。当温度达到80℃后焊接。焊接层间温度控制在80℃~150℃之间并一次施焊完毕;
4、补焊后立即对焊缝周边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200℃~250℃,保温时间为1小时,然后缓冷至常温。
最终效果:经过上述工艺处理,焊后24小时后采用超声波检测,并形成书面报告:(焊缝)全部合格。
总监要求在履行了必要复工手续后,驻厂监理工程师应遵照上述程序和要求检查其整改过程并确定质量合格后,在产品合格证上签字,批准产品出厂。
本钢结构工程于2012年1月获得“2011年度钢结构协会金奖”。
6. 对此类问题的见解6.1 对问题的定性和归类
通过厂家提供的质量缺陷原因分析报告,说明(1)在大型钢构件制作过程中,手工操作对构件质量影响较大;(2)焊接质量要靠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来保证。厂家恰恰在这两方面工作不到家。事前没有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放松了过程控制,未能发现焊接过程中预热、保温等工艺措施不到位等问题。
在肯定大型钢构件加工难度大的客观因素的同时,对生产厂家在质量保证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
6.2 对预防和解决此类问题的见解或对今后工作的指导意义
6.2.1. 正确设置H点。
(1)此类钢构件加工过程中,异形构件的质量控制是重点。一般异形件的下料是采用数控编成后进行切割。组装时,根据零件的形状和角度,设置组装的基准线;或者以异形零件的形状来控制构件的形体和方向。为了保证组装后的构件形体尺寸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异形件切割后必需依据图纸对其外观尺寸进行检查,对出现的误差进行处理。根据这个认识,监造实施细则里面将切割后的零件外观质量验收设为停止见证点(H点)。
(2)塞外的冬季,室外平均温度远低于摄氏零度。钢板在卷制过程中,切割时所留下的起弧点是薄弱处,卷制和焊接带来的各种应力容易超过材料内部结晶约束力。在低温状态下,如果预热、保温等措施不到位,会加重钢材自身的冷脆断裂物理特性。(根据经验)因此在环境温度低于-16℃时卷制钢管,成型后应设置H点,仔细检查外表是否出现裂纹。
(3)斜钢管卷制时圆度不能超差,否则在与钢管柱对接时会出现错口,影响构件的承载力。因此需设置H点,即要求每节钢管节点在卷制前要做好中心标志,以保证在拼装时有据可依。
6.2.2. 现场见证点(W点)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1)受加工厂家自动化生成水平不高的限制,在圆管加工时没有用相贯线切割机进行切割,而是采用手工计算圆管管口相贯线,人工在平板展开,然后机械裁料、卷制。因此监造细致对此进行了补充,要求在工厂技术员对圆管管口相贯线展开线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进行复查时监理人员在现场进行见证。
(2)出于保证加工制作质量、避免因返工而影响加工工期的考虑,监理部要求驻厂监理工程师随机对焊接过程进行现场见证。
(3)虽然厂家的化验室具备相应的检测资质,但是监理人员按照国家规定,坚持原材料的复试工作交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进行。从而保证了检测报告的客观性、真实性。
6.2.3 质量问题处理
发现重大质量问题后,首先应对相关设备或部件下达暂停令,然后与制作方一起查找问题原因并共同探讨补救措施或重新制作。补救方案经审核后,监理工程师应遵照相关工艺流程和标准,监督检查制作方的实施过程,保证整改质量。
7. 附件
7.1参考资料:1. 《V型管柱监造过程(中)曲圆裂纹的处理》;作者:王志杰。
2. 《V型钢柱监造实施细则》。
7.2 相关图片
附图一,V型柱(底部)
附图二,裂纹情况之一
【该文发表于2013年《设备监理》年终专刊《论文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