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 > 详情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要避免认识误区

2023-04-14 17:02:35 来源:中国环境报


(资料图片)

原标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要避免认识误区

目前,各地都在积极落实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精神,制定方案,拟定主题,开展调研。

作为一名基层生态环保人,笔者曾经多年参加部门和政府的调研,发现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对调研还存在几个认识误区。

一些基层干部认为,自己处在治污一线,最熟悉情况,日常处理问题就是调研,只要把平时的情况整理一下,就可形成调研成果。笔者认为,此次基层调研不仅要通过调研发现并解决具体问题,更要发现共性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规律性的对策。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处在最前沿,是开展调研的优势所在,应充分用好这一优势条件,精准聚焦主题,结合本地实际,梳理出一两个瓶颈性、普遍性的重要问题,细化设计调研路径,才能研究出利好全局的精准对策。

还有不少人认为只要有了调研情况,加上“笔头功夫”,就能写出一份好的调研成果。因此,在日常调研中就容易出现重调查轻研究和研有余而究不足的情况。笔者认为,光有充分的调查情况,没有充分精准的研究,再好的笔力也写不出好的调研成果。

例如,某县一条“母亲河”前几年水质时常反弹,县级有关部门、乡镇没少组织专题调研,由于研究不到位,总是按下葫芦飘起瓢,一度成为群众投诉、媒体曝光的焦点。当地后来请来某省环科院专家组进行为期半年的详细调研,精准研究制定施治方案,县委县政府花大气力治理,才彻底解决了污染根源问题,保持了“母亲河”一泓清流碧水常态。这一事例提醒我们,绝不能把调查研究弄成了情况调查。在充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要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对问题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制定对策,必要时可请专家、群众参与,形成智慧结晶,这样才能达到调研的目的,推动高质量发展。

还有人认为,群众对环保这一“技术活”了解有限,调研问计于民可能得不到锦囊妙计。事实并非如此,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和生态环保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群众更关心环保了,也有不少保护生态、治理污染的想法和办法。许多环保方针政策的出台,就是通过深入调研,听取了许多群众的意见,汲取了不少群众的智慧。河湖长制、“绿岛”、环保第三方服务等,无不凝聚着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因此,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开展大调研,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只有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才能真正发现问题,调查研究也才能取得实效。(刘贤春)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